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业创业活动周开幕
来源:本站 时间:2021-03-25 14:56

将开展会、展、赛、研等10项活动


重庆日报讯 3月24日,由重庆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四川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指导,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四川省人社厅主办的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业创业活动周在中国(重庆)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开幕,即日起至3月26日将开展会、展、赛、研等10项活动。


开幕式上,川渝两地人社部门签署了《“十四五”就业重点项目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同时,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发布了2021年度重庆市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就业岗位需求、2021年度重庆市“就业十件实事”和重庆市“十四五”期间就业十大重点工程。


活动周期间,将举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业协同发展峰会,邀请两地专家就两地就业规划、政策服务建言献策;创新举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指导模拟大赛,提升两地职业指导服务水平;共同举办川渝创业培训教研成果展示会,促进两地创业培训师资交流。此外,还将举办创新创业项目展示、扶贫车间产品展销等对接洽谈活动,“重庆英才·职等您来”线上线下招聘会,以及全国小面技能大赛。


开幕式上,市人力社保局发布的2021年度重庆市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就业岗位需求显示,2021年重庆岗位需求总数242万人,其中排名前三的分别为制造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需求人数分别为115.6万人、39.7万人、15.9万人,占比分别为47.89、16.45%、6.59%。


工种需求排名前三的分别为车工6.2万人、营销员4.76万人、安全生产管理工程技术人员3.79万人。岗位需求区县排名前三的分别为渝北区11.7万人、合川区8万人、北碚区6.9万人。


川渝两地人社部门签署《“十四五”就业重点项目合作协议》


十方面推动两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3月24日,川渝两地人社部门签署《“十四五”就业重点项目合作协议》,两地将以“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为原则,实施“川渝就业政策协同计划”“川渝就业服务联动计划”等10项合作,共同推动两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1 联合实施“川渝就业政策协同计划”


建立重大就业政策出台前相互沟通协商机制,加强对两地就业政策的比较研究,定期互访沟通,逐步缩小政策差异。开展重大政策出台前的风险评估,避免因两地政策差异造成服务对象和群众之间相互攀比形成不稳定因素。


2 联合实施“川渝就业服务联动计划”


加强求职用工、就业监测、重点群体就业等大数据信息共享,共商共建共享就业服务标准、就业服务平台、就业服务事项、就业服务品牌,打造成渝地区双城就业圈和人力资源服务圈,共建西部就业高地和人力资源服务高地。


3 联合举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业创业活动周”


活动周每年举办一次,活动项目主要包括:重要嘉宾主题演讲、年度就业创业领域十件实事和榜样人物、集体发布、双城经济圈就业协同发展峰会、双城经济圈职业指导模拟大赛、主题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创业创新项目展示、扶贫车间产品展销对接会等。


4 联合实施“川渝公共求职招聘互通计划”


举办“川渝企业巴蜀行”、“川渝金秋招聘”等公共求职招聘活动,加强四川公共招聘网与重庆公共就业服务网对接,优化“川渝合作‘职’等你来”线上求职招聘信息平台,实施就业服务进校园、民营企业招聘月等行动。


5 定期轮流举办“川渝创业项目推介会”


探索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共享合作交流机制,通过项目推介、资源对接、成果推广、导师交流等活动,开辟川渝两地创业项目交流新途径,共同构建创业资源共享平台,推动两地创业项目深入合作,实现川渝发展互利共赢。


6 联合实施“川渝职业培训基础能力提升计划”


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职业培训领域省(市)级互动交流活动,探索共同打造一批具有当地特色、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培训项目,推动两地公共培训平台培训信息、公开课程等培训资源开放共享,共享创业培训师资源,支持两地创业培训师异地开展创业培训工作。


7 联合开展“智汇巴蜀”大学生就业创业专项活动


打造川渝大学生就业创业竞赛品牌,定期联合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求职大赛等系列竞赛活动。“十四五”期间,开展竞赛活动10场次以上。


8 开展“重庆英才·职等您来”网络直播招人招才川渝合作场


结合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联合开展线上或线下专场招聘,搭建川渝联动的人力资源供需对接平台,促进两地人力资源流动,每年开展川渝合作场不少于4场。


9 联合实施“川渝职业指导能力强化计划”


深化川渝两地职业指导交流合作,开展川渝职业指导峰会,提升两地职业指导专业化水平;加强两地职业指导队伍建设,联合建立川渝职业指导人才库,实现动态更新、结果互认、资源共享,确保川渝两地职业指导入库导师不少于200人。


10 联合实施“川渝失业保险促进就业计划”


建立两地失业保险政策制定沟通协调机制,完善两地失业保险参保关系和年限互认工作具体经办细则,畅通两地失业保险转移接续和失业待遇申领,促进川渝人力资源流动,助推两地一体化发展。


相关新闻》》》


新变化 新趋势 新机遇


——专业人士谈如何推动川渝就业协同发展


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为川渝两地发展擘画了美好蓝图。如今,经历一年多的建设推动,川渝两地就业协同发展出现哪些新变化、新趋势和新机遇?


3月24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业协同发展峰会举行。重庆日报记者邀请川渝两地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这个话题。


两地重点群体跨区域流动更频繁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断推进,两地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在川渝两地跨区域流动更加频繁。”重庆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主任石屹说,成渝地区便捷的“双城交通圈”,大大缩短了城市空间距离,两地就业协同和深度融合,有利于两地劳动者,特别是高校毕业生跨区域流动就业,不但劳动者能在更广范围内择业,用人单位也能在更多资源中选才。


对此,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所所长饶风也有相同观点。他认为,两地大学生选择在川渝两地就业已成为客观趋势。饶风列出了一组数据:《四川省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四川省2020届高校毕业生共47.16万人。其中,省内就业的比例为75.10%,省外就业的比例为24.90%,省外就业里面重庆市就业占3.12%,位列大学生省外就业的第二位。


而从重庆市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来看,全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共有23.5万人,毕业生选择在重庆本地就业的人数占比最大,占已就业毕业生总数的66.24%,选择到四川省就业的占8.06%,位列大学生市外就业的前列。


“不难看出,四川和重庆是两地高校毕业生除本地外的就业首选地。”石屹说,一年多来,川渝两地大力推动就业协同,放开对劳动者的户籍、住房、政策等限制,打破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促进人力资源要素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为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拓展更大空间。


两地创新创业服务日趋一体化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背景下,两地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正在向一体化推进。”石屹举例说,比如,去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业创业协同发展联盟成立,并签订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合作协议。


联盟成立后,持续推动劳动力调查协作,同步收集、发布企业用工信息和求职者求职信息,共享企业用工监测信息,联合举办各类线上线下专项行动和招聘活动。同时,推动公共招聘网和公共就业服务数据共享,定期交换劳动力流动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信息。


同时,为给两地求职者提供一体化服务,川渝两地还联手推动招聘求职“一点通”,启动“川渝合作‘职’等你来”线上求职招聘信息平台,联合开展“春风送岗位、携手共发展”川渝大型网络招聘会,联合发布岗位约188万个,达成就业意向近40万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两地共同开设了求职招聘专区,同步在四川公共招聘网、重庆就业网上线运行,共同收集、发布两省市企业用工信息。”石屹介绍,专区已为川渝两地9242家企业发布招聘岗位15.5万个,涉及制造业、建筑业、金融业等多个行业。


“在此基础上,川渝两地可继续共建创新创业平台,在成都、重庆互设省级创业服务中心,在毗邻地区共建创业孵化平台,帮助两地创业人才、项目和企业实现跨区‘一体化’发展。”四川省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主任樊学斌认为,两地创新创业服务一体化已成为必然趋势,这也是广大创业者的历史机遇。未来,两地在创业活动服务方面,可组织包括创业大赛、创业博览会等活动,促进创业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企业综合服务方面,两地可提供一站式的工商、财税、法务、政策、银行等企业发展的综合服务,帮助企业提高运营效率;在公共配套服务方面,两地要提供包括住房、用餐、就医、子女入学等高质量的公共配套服务,让创业者无后顾之忧。


川渝联手对人才更具吸引力


“我理解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就是川渝两兄弟从曾经的各自闯江湖,变成如今一起干大事。两地联手,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就更大了。”在光控特斯联(重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向国春看来,作为在重庆的企业家,他能明显感受到越来越多其他省市的人才看好成渝地区发展,更多高层次人才落户四川和重庆。


对此,重庆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波认为,中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渝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和需求发生了明显改变。


“如今,成渝地区的发展速度、对外辐射的能量正在不断提升。”张波说,这一变化对于政府来讲,能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来为成渝地区发展;对求职者来说,成渝地区的发展机遇,对个人的职业成长有着更多的机会。


但如何留住这些高层次人才?张波建议,川渝两地政府应抓住机遇,共同加强对国际化人才的引进培养,改变服务意识,优化人才政策,为人才成长营造更好环境和生态,让更多人才来成渝地区就业创业。


两地人力资源市场要素配置明显优化


据了解,在人力资源方面,川渝常住人口达到1.15亿,比目前常住人口最多的广东省多1500万人。劳动力资源达到6700万,农民工规模超过3300万。


面对川渝两地人力资源丰富这一优势,该如何健全区域统一、开放、高效、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对此,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就业促进和失业保险处副处长张攀说,去年,川渝两地签署了《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合作协议》,强化两地人社协同发展,全年联合四川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线上招聘会、首届西部农民工返乡创业大赛、第十四个重庆农民日活动、英才大会等标志性活动和纲领性会议13场。


“目前,两地人力资源市场要素配置明显优化。”张攀说,为推动两地人力资源服务业集群发展,双方建立了人力资源服务管理协作机制。重庆先后与四川对接,完成了英才大会、人才流动档案办理“零跑路”、建立川渝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联盟并签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两地统一人力资源市场准入管理协议》、同宜宾市人民政府签订人力资源合作协议等事项。


“川渝两地通过加强就业规划、就业政策、就业服务和人力资源的衔接、整合、协调和统一,有利于发挥两地人力资源聚集优势。”饶风建议,接下来,两地应更加注重人力资源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具体来讲,应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集群发展,加强人力资源规划统筹、政策协调,协同推进两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市场)合作。同时,应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全面开放人力资源市场,畅通劳动力自由流动渠道。联合举办人才招聘会、西部人力资源服务博览会,搭建人力资源行业交流、项目合作、品牌推荐和供需对接平台,打造“智汇巴蜀”“才兴川渝”人力资源品牌。


他还建议,应建立人力资源服务管理协作机制。两地建立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许可备案、设立分支机构书面报告和从业人员职业资格互认机制,宽松市场环境。探索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协同打击人力资源市场违法行为。建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服务管理协同机制,完善配套政策,推进人才公共服务项目、服务流程、服务标准统一,实现人才跨区域流动就业信息、政策咨询、档案查询、人事代理等业务异地通办。


咨询热线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